从插班生考入上理工的“科研小白”,到在“挑战杯”市赛舞台上获一等奖“崭露头角”,再到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保研至华东师范大学这样的“巅峰时刻”,一路走来,材料与化学学院2018级的胡宇扬把她对“自强”的理解写在书桌前密密麻麻的时间表上、实验室的日日夜夜里和成长奋斗的点点滴滴中。
逆风翻盘?成长源于扎实的每一步
当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同龄人还沉浸在新鲜感中,胡宇扬就已经默默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考上上理工的插班生。
在宿舍、自习室和图书馆里,都留下了她为梦想埋头耕耘的身影。“即便失去了很多娱乐时间,回想起来依然是满足的”,提起那段辛苦的时光,胡宇扬感慨,“有一个指引前进的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无论失败或者成功都是一笔财富,这一年的努力也不会白费,我常常对自己说:能定义我的只有我自己,我的青春理应绽放精彩。”
“不断提升,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是胡宇扬对“自强”二字的理解。大学里,她也一直保持着高中那样的学习劲头和意志力。正是这种自强精神的鼓舞让她挺过了大一跨专业考插班生的压力,也同样在她后来学习、科研的道路上发挥作用。
因为一场演算而逐渐放凉的饭菜,夜深人静时走出早已空无一人的实验室,在学长学姐身旁问个不停……这样的场景曾无数次发生在她科研实践的过程中,三年来,她积极参与了涵盖化学、材料与化工等领域的多项科研项目,挖掘自己的综合研究潜力的同时明确发展定位,寻求新的突破与机遇。“宇扬身上有一股坚韧不屈的力量,那是一种令人难以忽略的自信坚定、明确的方向感以及温柔的野心。”好友朱静雯感慨道。
做学习“多面手”,离不开备忘录里的“秘笈”
来到了更高的平台、融入了更好的学习氛围中,很多优秀学长学姐的“榜样力量”也深深激励着胡宇扬,她给自己制定的发展思路也愈发明晰。“他人的人生不可复制,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平衡’对每个人而言有不同的方法”,保持着这样的想法,她成为了学习上的“多面手”。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一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上海赛区银奖、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3篇SCI论文……在学业竞赛两不误的情况下,胡宇扬还兼顾院学生会学创部干事、主席团秘书长等职务。今年,她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成功保研至华东师范大学。
在繁杂的学习科研竞赛中保持平衡的“秘笈”,就藏在胡宇扬的手机备忘录里。她前一天晚上会写下第二天要做的事,并根据轻重缓急进行排序,每天还会复盘,将时间的管理精确到小时。“印象比较深的是去年上半年,‘挑战杯’、保研、做实验都挤在了一起,日程排得很满,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都要提前想好,如果计划被打乱的话,后面也要给自己‘加压’补上,这样的时间管理模式也能督促自己高效完成每项工作。”
向阳而生,“正能量”指引前进方向
在胡宇扬的一摞奖状中,除了各类奖学金和科创类奖项,还有“四史”知识竞赛优秀奖、上海理工大学优秀志愿者、沪江杯诗词大赛三等奖等,记录下这个理工科姑娘的坚定信仰和人文情怀。
在图书馆里为孩子们做化学科学小实验、朗读绘本故事;江边徐徐的微风中,陪独居老人聊天散步……课余时间,胡宇扬选择投入到这些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中去,从奉献中汲取“正能量”。
黎毅馨和胡宇扬就相识于一次志愿活动中,又一起携手参加了学科类竞赛,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宇扬是一个很有决心的人,一起熬夜通宵后,还能精神饱满地认真学习,还会耐心安抚备赛期间大家的紧张情绪,她用正能量影响着身边的小伙伴。”
胡宇扬从小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听着身边老一辈党员们讲述的红色故事长大,她在刚进校时就树立了入党的目标。每天看学习强国、暑期实践前往家乡的红色景点、看到红色征文也积极投稿……就这样,她终于在建党百年前夕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对此,她既自豪又深受勉励。
“身份转变之后,有了更真切的归属感,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对社会的责任”,即将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胡宇扬计划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祖国的未来建设添砖加瓦,“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做研究要跟国家的相关政策紧密相连,就算遇到小挫折,也能激励自己往更深远的层面去考虑,并为之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