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业是面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需要,以培养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围绕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新产业所需的核心能力素养,开设系列核心课程的新形态专业。我院开设的微专业通过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积极适应国家战略和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的发展。现根据2025年微专业招生工作安排,具体通知如下:
一、招生专业
序号  | 招生专业  | 学制  | 招生面向对象  | 
1  | 
  | 
  | 
  | 
2  | 
  | 
二、专业简介
(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专业立足国家"双碳"战略与能源技术革命需求,依托上海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的学科优势、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产业学院资源,聚焦电化学储能(锂/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与氢能(制氢、储氢、燃料电池)两大核心领域,培养具备新能源材料创新设计、器件集成开发及低碳工艺优化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高端制造的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压电材料、自修复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激增。国家智能制造规划及上海市“3+6”产业政策均重点支持智能材料发展。全球智能材料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1500亿美元,但兼具材料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
本微专业聚焦高端制造领域的智能材料研发与应用,面向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疗等产业需求,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体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业依托学校的材料科学、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等学科优势,结合长三角地区高端制造产业集群,打造“材料+智能+制造”的特色培养方向,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报名时间及方式
以教务处官网通知为准
四、下学期课程时间安排
微专业名称  | 课程名称  | 开设学期  | 学分  | 学时  | 课程时间安排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新能源材料科学基础  | 秋季  | 2  | 32  | 周三10-12节(3-13)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二次电池材料与器件设计  | 秋季  | 1  | 16  | 周一10-11节(3-10)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催化材料  | 秋季  | 2  | 32  | 周五10-12节(3-13)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环境功能材料  | 秋季  | 2  | 32  | 周一10-12节(3-18)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现代材料表征技术  | 春季  | 1  | 16  | 以实际安排为准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人工智能与材料选择设计  | 春季  | 2  | 64  | 以实际安排为准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新能源材料创新实践  | 春季  | 2  | 64  | 以实际安排为准  | 
高端制造的智能材料  | Smart Composite Materials (智能复合材料)  | 秋季  | 1  | 16  | 周一10-12节(3-10)  | 
高端制造的智能材料  |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材料工程基础)  | 秋季  | 1  | 16  | 周三 10-12节(3-10)  | 
高端制造的智能材料  | Smart Actuators: Structure & Properties  (智能驱动材料结构与性能)  | 秋季  | 1  | 16  | 周五 10-12节 (3-10)  | 
高端制造的智能材料  |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基础)  | 秋季  | 1  | 16  | 周六3-4节(3-10)  | 
高端制造的智能材料  |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Smart Materials (智能材料计算与模拟)  | 春季  | 2  | 32  | 以实际安排为准  | 
高端制造的智能材料  | AI for Materials Design (数据驱动材料设计)  | 春季  | 2  | 32  | 以实际安排为准  | 
高端制造的智能材料  |        "Soft" Manufacturing in the Smart Era               (智能时代的“软”制造)  | 春季  | 2  | 32  | 以实际安排为准  | 
高端制造的智能材料  |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Practice  | 春季  | 2  | 64  | 以实际安排为准  | 
五、招生联系方式
联系人:侯老师
联系电话:021-55271726
联系地点:机械楼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