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格致论坛——AI时代的复合材料
报告时间:2025年10月28日14:30-16:30
报告地点:上海理工大学格致堂201
报告题目:
1、高能量密度超级电容器材料与器件(林天全)
2、原始生命材料及其转化医学应用(窦红静)
3、高分子材料表面动态褶皱图案(姜学松)
4、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应变调控与稳定机制(江浩)
报告人简介:

林天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高功率安全储能电池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被引用160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2200余次,H因子56。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6项,其中8项实现成果转化。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面上/青年)、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等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技奖励。入选中国化学会能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先进陶瓷分会委员。

窦红静,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材料学院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窦红静教授于2003年自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取得博士学位后,于2004年1月加入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历任讲师(2004-2007),副教授(2007-2014),教授(2015-2021),长聘教授(2021-2024)),特聘教授(2024-今)。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22)、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及其跟踪计划(2017,2020)、上海市曙光学者(2017)、欧盟玛丽居里学者(2015-201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研究工作聚焦纳米输运载体、人工细胞、大分子自组装材料及生物医学应用研究,在人工细胞与天然细胞互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成果在免疫细胞激活、速凝止血医疗器械领域获转化应用,在PNAS、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等期刊发表期刊论文120余篇。担任法国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Vinfuture Prize提名专家,Pharmaceutics期刊编委等学术兼职。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2项转化应用,转化金额900万元),PCT专利3项,美国专利1项。作为负责人主持包括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一项欧盟国际合作项目在内的三十余项科研项目。
姜学松,上海交大特聘教授,上海交大化院常务副院长。1995年本科就读于华东理工大学,200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今。2009-2010年期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做洪堡学者,先后获得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研究方向为光敏高分子材料及其图案化表面,发展了构建自褶皱和动态褶皱微纳米图案的新策略,实现了表面褶皱二维严格有序。相关工作近年来在Natl. Sci. Rev.、PNAS、Acc. Chem. Res.、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通讯论文140余篇,授权国内外专利20多项。主持了基础加强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担任ACS Appl. Polym. Matter.副主编。
江浩,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制备的化工基础与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省部级项目以及企业横向课题20余项。近5年,以通讯作者在Adv. Mater.、PNAS、Natl. Sci. Rev.、Nat. Commun.、AIChE J.等发表论文60余篇。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颗粒学会特聘理事,Interdisciplinary Materials、Sustainable Chemistry for Energy Materials、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编委。获得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