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改进高校党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1-10-28 浏览次数:2481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国家、社会、家长与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如何顺应这种期望,教书育人、培养高素质人才就成为高校党务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在以创新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的大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校教务、行政工作者和普通的党员,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深化党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校党务工作围绕教学这个中心来展开,就是要把为教学服务视为第一责任,把为教学作贡献视为第一选择,把为教学排忧解难视为第一要务。这既是高教工作本身赋予我们的使命,也越来越成为高校党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材料学院的实践经验,我们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体会和认识:
    一、明确思想认识,把为教学服务视为第一责任
    1.深化对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高校的党务工作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确保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体现了高校党务工作的服务属性。而高等教育具备的“培养特定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传播和创造优秀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社会文化活动”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党务工作的服务定位应以教书育人,也就是教学工作为核心。
    2.深化以学生为本的认识。我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要求客观规定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即要把增强党务工作的创新性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处理好教学与育人、疏通与引导、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牢固树立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强化一切思想政治工作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意识。特别是新时期的大学生,个性问题在他们身上愈发明显地凸现出来,他们自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不适宜用以前的老方式来对待学生,只有全面正确地看待学生、爱护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只有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鼓励和教育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如:近年来,贫困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及学校关注的焦点。材料学院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心理辅导、一对一帮扶等措施,为学生提供可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深化对党建领航的认识。在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国家的诸多领域都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就特别地要求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建领航、育人为先、齐抓共管”的工作思路,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满腔热情为教学服务,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4.深化对第一责任的认识。许多国家的兴衰历史和多年的办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提升质量的关键在教师。作为党务部门及其工作者,理所应当心系于教师、服务于教学,就是首先要解决“为谁服务、如何服务”的问题。籍此进一步增强党务工作人员关心教学、服务教学的自觉性,以教学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充分激活“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巨大潜能,为教学提供最好的服务;把促进教学作为头等大事,全心全意支持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坚持育人为本,为教学工作献计献策,把服务教学作为第一责任。
二、完善管理机制,把为教学排忧解难视为第一要务
    在建院以来的实践探索中,为了将教书育人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材料学院从机构设置到管理机制,从教师培养到学生工作,都力求为教书育人提供组织保证、制度保证和人员保证。
    1.组织保证。材料学院施行党建进团队进班级,按教学、科研按专业方向的不同,学院组建有复合材料、碳材料、电功能材料、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五个团队,相应地在各个团队建立了团队支部,明确党总支、各团队支部的工作职责和领导方式。做到了教学行政机构设在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在哪里。
    2.领导保证。材料学院全面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党内议事、决策制度,形成了党政科学分工、团结协作、指挥得力的运作体系;在此基础上,落实教授治学的办学理念,成立了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教授委员会,对学院改革、建设和发展中重大事项决策进行论证、审定、咨询及评估,成为学院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凝聚力量、保证监督的重要途径。党、政携手,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学院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与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
    3.制度保证。为引导教职员工树立教学中心意识,学院建立了党务干部“督学、考学、评学”机制和定期培训制度;注意抓好个人的学习,努力提高教职员工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改进培养方法,提高学习效果,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学习、业务培训、教育思想大讨论等形式,引导大家思考实际问题,既提高了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又指导了实际工作,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体系保证。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材料学院着力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员育人体系。从现实出发,注重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力求探索新形势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简称“两课”)的改革和完善——充分发挥“两课”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模范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世博课堂、担当世博志愿者、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大赛、“我的大学”师生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切身的参与亲身体会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和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落实工作举措,把为教学作贡献视为第一选择
    1. 落实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在日常的党务工作中,材料学院积极倡导为教学服务的工作作风,养成深入实际、雷厉风行的好作风,用师生满意不满意、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来衡量各项工作;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经常与师生交流,走到教学一线了解教学情况;畅通党群沟通渠道,帮助解决师生面临的实际困难。材料学院自成立以来,围绕教学工作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充分调动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争先创优意识有了显著增强——从教学改革、大学生科技创新到导师制培养学生,党员走有前面的超过80%是在教学一线的教师。
    2.落实考核与用人办法。材料学院自成立以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制订和完善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和考核制度,逐步形成公平竞争、择优选用、向教学倾斜的考核与用人机制;按照办学规模和学院发展的需要,保证教学单位的干部职数配备到位;大胆启用教学骨干,让内行管理“内行”;党组织也把是否为教学服务作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干部管理和考核的范畴,明确了相应的绩效评价与奖惩办法,把发挥干部的骨干作用真正落到实处。
    3.落实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师德关乎教风,教风关乎质量。材料学院党支部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服务教学中心的大事来抓,倡导兢兢业业抓教学、踏踏实实搞科研。自建院之初,在学校还没有提出弹性坐班制的时候,80%以上的老师就自觉实行坐班制,晚上灯灭得最晚的常常是材料学院的实验室、节假日来学校最多的常常也是材料学院的老师。建院以来,材料学院未发生一次教学事故,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有三位教师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四门课程获批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立项。老师们以自己实际的行为作风和工作业绩为学生们做了好的表率。
    4.落实提高教学质量举措。围绕服务教学这一中心,材料学院加强对教师们的引导、教育,让奋发向上、爱岗敬业成为教师工作的主旋律,及时通报教育教学改革的进展情况,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榜样模范;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关键,学院要求每学期每个教研室开设公开课程,开展课堂教学质量互评和教学研讨,通过经验交流、老教授传帮带,帮助每位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更快成长;围绕鼓劲加油这一主题,利用会议、评比、考核等多种形式和手段,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引导教职工把注意力吸引到学风建设上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教改上来;围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一根本,学院先后与Zwick和PE等跨国公司合作,设立了助学金、奖学金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尽力不让一位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影响学业,呵护、鼓励和资助每一个追求进步、学有所长、业有所攻的学生。
    5.落实导师制育人模式。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结合学院自身特点,材料学院提出了“全体教师都是学生工作者,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让每一个学生成才”的要求,在全体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育人办法。中、高年级每个班的学生随机混编为若干小组,每个导师同时指导由三个年级学生混编为一组的约十个学生。要求每位导师在各自的小组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把个性化培养与“学业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教师助研、研究生生源培育、本科毕业论文、就业指导与就业岗位推荐等”相结合,从学习、生活到个人成长、自我管理和发展等多方面关心和指导学生,促进他们的成长与成才。在考核与奖励举措中,学院也分出很大一块蛋糕,肯定和鼓励老师们在导师制工作中倾注的心血和取得的成效。
    综上所述,通过切身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只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贴近教学,围绕教学抓党建,开拓创新谋发展,党务工作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在社会大转型、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也更应抓住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高级人才需求扩大的机遇,进一步做好党务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材料学院 郑佩英 张媛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