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维纳米材料在上理绽放异彩

发布时间:2016-04-15 浏览次数:262

  相对于我们可视的形形色色的三维立体空间,还存在很多低维的肉眼见不到的、多姿多彩的分子与纳米世界,纳米材料主要包括XYZ全部在100纳米以下的零维纳米粒,如量子点和原子束;直径在100nm以下的一维纳米线和纳米管,如电脑和手机内部芯片的纳米线路等;二维的纳米平面和纳米网络,如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制备总体可分为“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
  (bottom-up)两种方法。传统的“自上而下”方法主要应用机械力进行制备,包括粉碎、研磨、和高压均质等。与传统方法不同,电流体动力学方法,包括高压静电纺丝———简称电纺、高压静电喷雾、喷射三维打印是通过高压静电场力对流体的作用“自上而下”地制备低维纳米材料。
  电纺技术随纳米科技热潮而复生,真正进入热门研究是在10年前左右,而进入工业生产则是最近两年的事情。在国外已有商用的环境处理电纺纳米纤维毡产品和三期临床药用载药纤维膜。我校在机械制造、流体力学、电动学、材料成型等学科都有良好的基础。电流体动力学在一定意义上是这些学科的一种交叉和融合品,它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材料微结构制备与成型技术。其中对于高压静电喷雾,我校华泽钊先生在2000年就已经进行有益的尝试(李保国,华泽钊,刘占杰,高压静电场制备微胶囊研究,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0,22:189-193.)。该研究在自组装的高压静电喷雾装置上,结合海藻酸钠在氯化钙中固化成囊方法,研究了电压、推进速度、液面距等参数变化对制成的微胶囊直径和均匀度的影响。
  电流体动力学技术除了具有先进性外,更主要是它具有很强的学科渗透性。它可以先进功能纳米材料为媒介,将触角强力延伸到众多基础学科和实践应用学科之中,当然也可以作为不同学科之间有效交叉融合的桥梁。例如,电纺纳米纤维在环境水处理方面已有市场销售产品;有大量关于应用电纺纳米纤维进行能量转换和储存的研究报道;在纳米电动机、纳米光学器件上,电纺纳米纤维使用频繁;在生物医药应用上,纳米纤维更是被广泛应用为细胞支架、心脏瓣膜、人造血管等组织工程基材;也有大量关于电纺纳米纤维在食品透气抗菌包装中的应用;当然在电纺过程中、涉及诸多的物理和化学问题正在被广泛探索。
  该技术既包含有能量转化、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作用、物质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问题,也有质量、动量、热量有效传递的工程问题,还有喷头结构设置、系统组装等传统技能问题。而更为有趣的是电纺纳米纤维的直径是纳米范畴,而长度在宏观范畴,是一种肉眼能分辨的纳米材料,直接将宏观可视与微观结构有效地统一为一体。因此该技术既可以拓展走向最前沿的科学研究,也可以直接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当然可以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等实践活动提供了多位一体的有效承载,电流体动力学可让低维纳米材料应用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作 者 简 介
  余灯广,研究员,2007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2011年来到上海理工大学。研究方向涉及电流体动力学微制造技术(包括高压静电纺丝、高压静电喷雾、喷射三维打印)、纳米给药系统、超分子化学、生物医用药用材料、环境水处理。所研究的低维结构纳米材料的多射流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处于世界前沿水平。曾先后 4次出访伦敦,与 UniversityCollegeLondon、LondonMetropolitanUniversity和 Uni鄄versityofWestminster等大学保持多年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已经发表各类论文150余篇,其中SCI研究论文100余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0余份。2015年 6月受聘为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是“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特聘指导专家和青岛大学低维纳米材料与光电器件协同创新中心客座教授。